記者手記:別了,拉薩
  文/國際在線記者 付承堃
  有朋友問,好幾天不見你寫東西,是不是高原反應掛掉了?
  想來停筆多日,實在說不過去,也該做個了結了。
  飛機從拉薩晚點起飛,一頭栽進北京的霧霾里,只好硬著頭皮降落。氧氣足了,呼吸卻更加困難,嗓子眼兒卡了毛,癢癢的。
  西藏的感覺還在,爬樓梯時不敢走得太快,出門也擔心被曬壞。習慣了空氣的稀薄,反而要花時間來適應標準的大氣壓,疲倦、乏力、噁心接踵而至,是比高反更難受的體驗。
  從西寧到拉薩,2000公里,半月行程,這一路有收穫,也有遺憾。
  汽車行駛在幾千米高的天路之上,我辨不清方向,只知道那是前方。藍天、白雲、黑氂牛,不厭煩地出現在眼前,我竟也不知疲倦。看,這是中國的66號公路,極致的美景伴著稀疏的空氣,不覺間,心已窒息。
  每過一座山,我總會問司機海拔多少,不到4000就覺得無趣,人就是這麼賤,明知爬高了會挨摔。記得臨行前青海的一位領導對我們說,站在5000米的高度時,跟兩三千米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,這趟下來,會對你的將來產生很大的影響。
  我知道,人生不會就此轉折,但我經歷過5237米的高度,與天下第一道班的工人進行過攀談,這讓我相信,凡是有生命的地方,就能生存,就能勞作。如此,便不虛此行。
  十多天里,我們每人都收到6條哈達,有人打趣說,再來一條就能召喚神龍了。我把哈達認真疊好,帶了回來,每一片都像藍天里的雲。
  熱情,來得就像沙漠。
  同行的隊伍里,有個在拉薩工作兩年的河南小伙,網名“天唱”,瘦瘦的,頭髮經常不很齊整。儘管赴藏多年,這個中原人也沒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。他不喜歡酥油茶,不吃糌粑,一把麵條,打上個雞蛋,是他打發肚皮的慣用招式。
  即便如此,河南人也不曾虧待我們。川菜、藏餐、湘菜,4天三頓飯,讓我受驚。在大昭寺,我隨口說,給手串開光才好。河南人第二天給朋友打了電話,一位藏族大哥,一位山東兄弟,開車接我去了色拉寺,還給掏了門票錢。事成後,我留了兩人電話,說後會有期。
  河南人就要回中原了,我不清楚他為何而來,但有自己的打算總是好的,他說想開個斯諾克臺球廳。
  去過了聖城,也到了真正的拉薩——大昭寺,卻還是意猶未盡。沒見雅魯藏布江,沒到珠峰大本營,頓覺失落,唯有定下目標,來日方長。
  青藏之旅已成回憶,謹立此文以紀之。(2014.10.28)  (原標題:記者手記:別了,拉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w18fwow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